即刻财经 生活 是什么让空间改造类节目异军突起,收视长虹?

是什么让空间改造类节目异军突起,收视长虹?

    七十年代末,电视机走入了中国寻常百姓家,在自家屋里看上自己的电视,成为一件值得骄傲的事儿。“围炉夜话家常事,举亲唤友看电视”成为一代人共同的往事,被尘封在记忆的远方,流淌时代的欢愉。
     随着电视节目的推陈,人们可以在电视上看到的内容愈发丰富。技术的进步,也让电视成为一件日常电器。以前,谁家里要是有台电视,一个单元的街坊都会围过来看个新闻的日子一去不返。现在,一个三口之家不仅客厅会有电视,甚至在主卧和客房都会添置电视。

电视的普及率愈高,电视节目的收视率却愈低。受到网络电视的冲击,家里的电视机更像一个摆设,只有长辈们还会看看,更多的时候,大家只是用遥控器百无聊赖的换台。

即便如此也有例外,家庭空间改造类节目却异军突起,霸占了电视综艺收视率。

从早期在央视开空间改造先河的综艺节目《交换空间》,到新生代户型改造类节目《梦想改造家》、《暖暖的新家》等,以及从日本引进的综艺《全能改造王》,都分别吸引了大批忠实粉丝。

为什么此类节目可以长生不老,在偃旗息鼓的电视传媒领域大放异彩?值得住宅领域从业者去深入了解。

 

聚焦人性的改造

《梦想改造家》节目组曾发现,节目播放进入设计师进场设计和改造环节后,收视率通常会立即提升。这一现象说明,相比情感故事,家装真人秀节目的目标观众更为关注家装设计和改造价值

这与改革开放后C端的家装需求息息相关。早在2000年,室内设计杂志《室内设计与装修》编辑文嘉千禧年期刊寄语中就提到,“家装,好大一个市场。据估计,今年全国用于家庭装修的费用,将高达2000个亿。”这个数字直至今年都在增长。

当然,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大变样的室内居住环境,更可以激发居住者对于“新生活”的向往。

为什么空间对我们而言如此重要?

在马斯洛需求理论中,将饮食、睡眠和居住作为基本生理需求。该理论认为,当生理性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时,人们的思维能力会降至原始水平,将“求生欲”放在首位。意味着生理需求的不满足会干扰其他更高层次的需求的实现

居住空间正是承载人基本生理需求的空间。它可以说是居住者大半人生的见证者。

可以试想一下,在高强度的工作过后,我们回到家中,如果空间逼仄,空气中弥漫着由于通风不畅而造成的霉味,对于居住者而言何不是生理和精神上的双重打击?

因此,无论是电视节目还是互联网的家居博主对居住者所倡导的更多是“用心对待自己的居住空间”。尤其是一些素人达人,也彰显了“设计不仅是设计师能做的事”这一观点。

许多真人秀节目的观众质疑在离开了设计师后,居住环境会随着时间的变迁回到原始状态。这当然是合理的质疑,但实际上,家装改造类的节目,每期的设计者只是给了居住者一种“重新开始”的可能性

不为炫技的改造

相较于早期的《交换空间》,更多观众会倾向于《梦想改造家》和《全能改造王》这类更具空间视野的节目。

早期的《交换空间》是单纯的室内设计,重视的是视觉品质,对于室内空间的改造很有局限性。强调软装和风格的变化。

《梦想改造家》和《全能改造王》则是着重于对整个空间进行改造,对于一些患有疑难杂症的住宅,设计者甚至会拆筋动骨改变房屋结构,承重钢架结构,从生活需求、舒适度等角度出发,提升屋主的生活水准。

两种改造方式其实也是考虑到了节目制作过程中的方方面面得出。究竟是重视风格还是功能,成为设计领域旷日持久的大讨论。事实是,无论持何种观点,在现实的住宅设计中,功能已经被居住者、甲方、设计师更多的重视起来。愈来愈多的住宅设计者,会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斟酌功能与审美情趣的平衡。

“居住问题多、空间处理难”几乎是这类节目的大前提,当然也有比较另类的节目反其道而行,同样是居家生活改造,改造者将目标锁定在了“生活起居上无可救药的人”,与其说是“野猪大改造”不如说是一次“循循善诱的心灵课程”。

这是来自Netflix版的《粉雄救兵》的“改造”之道。节目的亮点不止拘泥于5位改造专家的酷儿身份,而是他们是面对多元的嘉宾,如:不爱洗澡的人、丑的无可救药的人、社交恐惧症患者……时,仍会保持对另类生活方式的敬意。

比较显著的例子是,一次节目中,5位酷儿面对长期在营地工作,所以不习惯洗澡的嘉宾,给予的建议是让他日常不要穿“棉质”的衣物,因为棉质会吸收各种体液,发出难闻的气温。平时多穿轻薄透气的衣服。

通过这样的独到方式,引导嘉宾学会爱护自己的身体,用温柔的方式对待日常生活。

在提供生活的更优解决方案同时,站在了“人”本身的角度去思考,却是当前商品房住宅设计所欠缺的。

该节目中涉及对空间、装饰、衣着、美容、饮食等方面的改造,会根据嘉宾的家庭收入状况,选择在对方收入范围内的产品,充分考虑到其后续生活不产生落差

一些参与节目的嘉宾确实会在改造后卖掉改造过的房屋,但仍会有人会选择留下屋中令他最为动容的家具、装饰作为自己生活质量飞跃性提高的纪念品。

无论是生活改造又或是户型改造类节目,并非只是希望在电视机前的观众看个热闹,而是通过大众媒介,传播生活理念,引导场外的居住者也可能因此作出一些改变,从生活的细枝末节开始从生活的细枝末节开始:比方说在家中中摆放绿植,并定期浇水护理;又或者是每天制作精美的ins风早餐,拍照上传。

这些行为,都是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所驱动的。

充满人性关怀的设计

回到现代住宅设计上,不止是电视节目在铺陈叙述的过程中会采取“讲故事”的方式。在住宅设计的实战中,杰出的设计者也会采用具有沉浸式体验感的设计思路引导地产商和居住者。

很多时候,设计者所设定的是在居住者的某一人生阶段、经济条件下,居住者可获得的较好的居住状态。

今年的深圳国际精装住宅展中,曾展出的全生命周期样板房。就是设定8种公寓,面向8种人群的不同人生阶段。其中囊括学生、情侣、单身青年、群居青年、银发人群、商务精英、养宠人士和旅行达人。

展出的设计成果,将重心落在了个人生活的不同形变上,以27㎡的方正户型为画布,展现了面向不同人生的针对性解决方案。

实际上,全生命周期公寓更多的响应了个体的阶段性发展,例如青年群体的公寓需求、单身人群、养宠需求和适老住宅。

相较于2019住宅展,2020深圳国际精装住宅展,在展馆规模升级的大前提下,将设计成果的展示场景放大,构建出了微观社会——“未来社区”。同时,把重心放在了回应“家庭”的多元发展诉求上

“未来社区”亮相的设计方案,基于精准人群定位的功能设计前提下,对应的是精装住宅市场的主流户型面积段。依据消费能力测算出人群画像,给出市场化面积段约束下的生活方式优先解决方案。从而体现出不同消费群体对生活方式的多元追求。

以“家庭”为设计核心落脚点的“未来社区”,聚焦“她经济”、“少儿经济”、“银发经济”等当前社会不可忽视的议题。整体规划中,将女性元素、适幼元素、适老元素均衡分布,为社区注入社会性和话题性,设计者针对不同形态的家庭,实际的生活诉求,进行了鞭辟入里的设计回应。

“未来社区”联合了国内知名的设计机构,利用9个“1∶1”实景落地的样板间构建出“微观社会”,浓缩成的居住蓝图,进一步传递出国内设计领域先锋设计师对于未来社会居住生活的关怀。

我们无须神话或妖魔化设计者设定居住人群和居住场景的行为,只需要明确了解一个重要的事实:即所有的房子,都是为了“人”而设计的。所谓的未来居住环境,只有“人”愿意居住的时候,才是真实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即刻财经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jkcaijing.cn/life/101.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